<先賢>民雄米粉曾揚名南部縣市的「米粉曾」曾福振 -李滄彬-
曾福振先生本名祺旭,民國17年(1928)生,頂崙村人。昔日「崙仔頂甲長」曾槌之長子,有「米粉曾」及「竹頭」兩綽號。民雄高等科畢業時即被日本徵召為海軍工員前往岡山集訓。報到後不知何故鼻血流不止,至第11天軍醫束手無策把他帶到岡山車站,買一張到民雄的車票,囑其回家好好療養。
回到家,流鼻血竟不藥而癒,他想可能是祖先不要他去當砲灰;據說那批海軍工員在送到日本途中,被美軍炸沉一去不回。
不久,他考上日據時代鐵道部機關手「開火車」多年。臺灣光復他服第一期常備兵,退役後以穀販(蒐購稻穀轉售米廠)為業,民國38年與溪口鄉三疊溪劉粒女士結婚。後與經營米廠的劉夏先生合夥製米粉,六年後另起爐灶,取名「嘉福米粉廠」並利用製米粉的餿水養豬,經濟情況大幅改善。
平時為人及在生意場上,都是豪爽、海派,甚獲當時商場仕紳、官場名流賞識,「米粉曾」就在那時打響知名度。
先生回憶米粉業興隆期「踹酒家」的事無限感慨!他說,那時風氣很壞,糧官、稅官一來,須招待讓他們爽爽快快,否則麻煩事就跟著來。他可謂滴酒不沾,沒辦法也得陪官員花天酒地,民雄街上那時有「樂仙樓、福省、八仙、一樂、新美園」等酒家,那些頭家、小姐每次看到他又帶人去,好像看到阿公一樣,無比奉承。在那場合,他體會到一句俚語「燒酒分厚、薄,百姓分好額(富)、散(貧)。」有錢人--人人巴結,窮人家--冷眼視之。
經常接待官員上風月場所,也因後來的因緣際會,有了「二娘」陳月雲(桃園人氏)進門,當時生意佳,人手不足剛好幫上忙,一家相處和樂,共同為米粉及養豬事業打拚。
米粉曾的「寶島牌」米粉,暢銷南部七縣市,從不添加劑物,口碑佳,生意日日興隆。
談到製米粉的甘苦,他說,過年前須趕做一大堆「年貨」及時送給各經銷商,同時收帳。如果天氣不好「年貨」無法供應,不但挨經銷商罵,帳無法收「年」就難過了。他說,做米粉還要懂得觀天象未雨綢繆,農曆12月初三「黑龜生」(黑龜神千秋日)如果下雨,必會下到29、30。先人有句俚語:「冬至紅,年暝濕;冬至黑,年暝酥。」意思是說,冬至那天如果是大太陽天氣,一直到過年必常有雨水,除夕夜地面常是濕的;如果冬至是陰天,到過年這段日子,必定是好天氣,除夕夜地面是乾的。」屢試不爽;(89年冬至,筆者與「米粉曾」長子曾泰睿會同紀錄天候,果然到過年那段時間天候狀況如俚語變化)
民國82年有米粉煮後QQ不爛大受歡迎,先生集50多年製米粉經驗,對此感到很納悶。不久,有人上門推銷一種原料,留下一包可作三噸的劑量,言明試用後效果好再付款。他透過友人送去化驗,發現是一種「粘稠劑」,居於道德良心決定不採用,並乾脆「退休」不再製售米粉。他說,純米製成的米粉,晒乾後是脆的,袋裡一定有斷截細屑。像絲糰一樣捏之不碎QQ煮不爛是不正常的米粉,對人體絕對有害。為此乾脆不做,免除良心、道德與金錢交戰之苦。
先生的的專長是捉魚,他從玩小網捉魚,而至三丈二的四方網罟,侒放在大圳溝、溪流、水庫中,每次收穫甚豐,時有鯰魚。據說鯰魚煮「幼麵」可治胃病,因而結識一位為治胃疾總是買不到新鮮鯰魚的警官王一飛,也因此成為「警界之友」。當時地方一些違警事故,只要他出面,都能大事化小、小事化無;有時三更半夜民眾小賭被抓關在拘留所,他從被窩被挖起來,披上外衣跑一趟就保釋出來,真好用。
「米粉曾」大娘生二男三女,長子泰睿(原名忠欽),與媳現經營百勝幼稚園,規模日俱。次子忠琳(汽車材料商) 三子忠盛(擅長日本料理) 四子信維夫婦於水上製造批售「粉圓」。長女岫琿,於嘉義衛生局服務,夫婿洪國慶,榮民醫院藥師。次女岫珍與夫吳榮宗均任教東榮國小。三女岫瑛,執教民雄國小。四女兒岫瑤,台中商專畢。
先生為善樂施,當時進入富義新村路段轎車相會困難,他捐出六、七百坪土地,現在道路有八米寬,大型車輛會車無礙。
先生時常感嘆:生活在戰亂中,朝不保夕,有夠痛苦;現在生活安定,大家應該懂得惜緣、惜福、惜安樂。民國97年4月3日因病去世,享壽八十有一。 1597字 2010年9月寫於打貓北門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