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先賢勤勉淡泊改寫民雄長壽紀錄的「黑腳~伯」李文理 -李滄彬-

李文理民國前10年(1902)10月12日出生於民雄鄉西安村后庒菜園,人稱「黑腳~伯」民國90年邁入人生第二個世紀,仍無須倚賴拐杖,不必他人扶持,總是昂首闊步的來去自如。李文理百歲開始左眼略有白內障,右眼視力仍佳,聽力也不錯,手腳靈活、行動自如,能說善道,語帶幽默,記憶力仍佳,但當你問他幾歲時,通常回答;「不知道,忘了!」似乎怪你明知故問、多此一問。

他,100歲的老阿公,不彎腰駝背,還能騎「鐵馬」上街,自己洗衣做飯,是一位健康活潑的老頑童,人人羡慕的「快樂老阿伯」。是民雄鄉一甲子以來,有百歲人瑞紀錄的一朵奇葩。

「黑腳~伯」的阿公偏名叫「殺母」(虱子),父李典,也都享有九十左右的高壽。李文理在四兄弟中排行老大,二弟李本,綽號「黑面」,三弟炎生,綽號「黑肉」(曾任縣議員),老四李土,因瘖啞,人們直呼「A告」(啞巴)而不名。

「黑腳~伯」對昔日的『打貓媽祖間』還有深刻印象,他說:那是「三落透」(有前、中、後三殿直通),在現在民生路與中樂路口中間,坐東朝西,南邊是低矮房屋,左側門通「北門仔」(現民生路中末段,「瑞士鐘錶行」以北至東榮路間)。媽祖間倒塌時他已七、八歲稍懂事了,那時街面上只有三間廟宇,帝爺廟(保生大帝廟)和騎虎王廟也都倒塌,騎虎王廟第二年就重建落成,頭人(地方人士)就把媽祖寄放在騎虎王廟內,後來二媽和三媽分別被請去蚶仔寮、大埔尾去供奉。帝爺廟是私廟,過了幾年也改建完成;大土爺廟在我廿歲左右才起(興建),寄樑(上樑後未接續建築)達兩年,不知是經費還是材料問題,蓋了四、五冬(興建四、五年才完成)。

對打貓街上的廟宇他如數家珍,感慨的說:「民國九年媽祖間的許多建材如:石板、石階、石虎、石圓柱、石方柱、壁崁雕圖、石方樑、天井四週的石礅等,具有古蹟價值的石材都拿去建『大士爺廟』,現在中門及左右窗的石材,可以看到原來媽祖間石柱的刻字痕跡即是明證。所以該廟應該『媽祖間重建的媽祖廟』不該叫作大士爺廟,因為『大士本無廟』,而且把媽祖安置在最後殿也是不對的安排。」

他的看法是,現在的大士爺廟應正名為「慶誠宮」才名符其實。 

打貓街上當時有好幾個池塘,分別是大道公窟、紅厝仔窟、後庄窟、騎虎王窟,都相距不遠,黑腳~伯小時候常與左鄰右舍小孩在塘邊玩耍捉泥鰍,玩膩了別人會清潔手腳,他卻懶得清理,兩腳常沾滿污泥,因此大家叫他「黑腳」,綽號由此而來。他說,腳黑沒關係,心不要黑,做人做事不要黑就好。

少壯時以販賣竹筍為生的他,個子雖然矮小,但到陳厝寮、葉子寮、牛頭崙(現東興村、三興村、松山村)山區買竹筍到街上賣,遇雨天溪水暴漲,大家愣在溪邊,他卻能肩挑竹筍,腳底探路,慢慢渡過後,又涉水回去,幫同伴挑竹筍過溪;原來黑腳~伯跟隨「紅毛師」學過一陣子拳術,有些工夫底子,力道不小,真箇「短小精悍」,曾經在民雄街上沒賣完的竹筍,桃到新港,沒賣完又挑到北港去賣。九秩後還常一個人搭乘免費公共汽車到北港牛墟去閒逛,看「王鹿仔」歌舞表演、自得其樂。

百歲人瑞李文理的老伴88歲離他而去,他很懷念,有次他早上起來換衣服,不小心拌倒,臥在床上起不來,服葯沒多大效果,老伴說大概「驚到了」,拿著他所穿衣服去找人「收驚」,翌日果然「有驚無險」的可以下床走動,不藥而癒,他常感嘆的向好友說:「有個老牽手在身邊真好!」   黑腳~伯生有二男三女,長男在斗六營生,次男在民雄,三個女兒分別嫁在鄉內「火燒庄」、「劉竹子腳」及「變電所」附近,都很孝順,常回家噓寒問暖,買些雞、鴨、魚、肉、蔬菜、麵線等,他都省吃儉用不挑食,有什麼吃什麼,有時煮一杯米飯、一碗麵吃了四餐。

  一生勤勉、節儉是他的特色,「花錢玩樂」在他的身上很難看到,年輕時一起賣菜伙伴簡崧獻,常探視他找他開講,有時陪他到北港牛墟去遊樂(老人坐車免費),享受著悠然自得的晚年生活。李文理因感冒未積極療治,引至其他器官衰竭。96429日往生,享壽106歲,超越民國70年代北勢子賴賢漢104歲往生的長壽紀錄。1596    2010.10月寫於打貓北門仔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李滄彬 的頭像
    李滄彬

    打貓文物工作室 - 李滄彬

    李滄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